close

這是剛剛在bbs上看到的,有一個學生收到美國學校的International Programs and Services寄來的信。

 

** High Priority **

 

Dear Students:

We are all saddened by the loss of life, injury and property devastation left in the wake of Typhoon Morakot. Such events are difficult to comprehend or reconcile and it will likely take time to fully recover from this natural disaster, but rest assured you are in our thoughts. We remain hopeful that you,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were untouched by the typhoon, even while there are so many others to remember.

 

As you prepare to return for the new school year, should you have any problems that derive from the typhoon, please be certain to be in touch with Ms. Maxx Chxxx or Ms. Pxxx Txxx so we can lend assistance as we are able.

Best Regards,

 

Jaxxx L. Fuxxx, Jr.

Director, International Programs and Services

 

 

目前還不知道是哪所大學,但是真的要為他們的文化和國際敏感度給個讚!

 

我在上週末上課的時候,也有一個同學問我台灣颱風的災情。那時候我從新聞上還沒看到那麼嚴重的消息,只是聽說有淹水。感謝他的關心之外,也有點驚訝,咦,這位同學不只知道台灣在哪裡,還注意到美國新聞台上的報導。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位同學曾經到尼泊爾去擔任國際組織的工作人員,有了這樣的體驗,難怪跟他在聊天的時候,總覺得他是一個(相較於多數美國人)比較有文化敏感度的人。

 

想到之前抱怨有關美國教授沒有提醒我有關治安的事情,後來想想,的確教授之前也許沒有接觸過外國學生,也不清楚他們來到美國可能有哪些需要協助和提醒的地方。相較之下,學校的國際學生中心就比較能敏覺於不同學生的需要,以及尊重,因為他們有更多接觸的經驗。

 

雖然美國的諮商界現在常把多元文化掛在嘴邊,但是能不能把理論放在實務中,又或者是打從心裡深信這樣的價值,還值得多觀察和學習(我的想像是,當然諮商師不用24都是諮商師,但總也不會在走出諮商室後,就完全翻轉了自己的信念。

 

我自己也應該從這裡面做反省,是不是在台灣的脈絡裡,想到多元文化,就只想到外籍配偶和新台灣之子呢?走在火車站附近,是不是對於群聚的外籍勞工就覺得莫名的不安全感呢?當面對外來移民的家長,我們是不是會理所當然的覺得,他們一定就會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前來跟你晤談呢?

 

 

一些漫想,扯遠了。人在國外,遙遠看著新聞,心裡面還是很難過。真的希望台灣的災情能儘快得到緩解和控制。

 

 

註:PO這篇文章的學生,在一開始的註腳寫到:開了學校的信箱..發現到這封mail...看完真的覺得還有點感動..雖然說不定是怕我沒錢繳學費拉..

 

學生有感動,但背後又要給自己打一個預防針(說不定學校是怕我繳不出錢。這代表了什麼樣的文化經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orado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