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部獎助97學年度學海飛颺獎助計畫
之學生成果報告書

 

 

目的 


在校學習的期間,我驚喜地發現了一塊自己所愛的領域:兒童與青少年諮商輔導工作。彰師大輔諮所是遊戲治療培育的重鎮,在校時,我 透過相關的課程與研習,學習與兒青進行諮商輔導工作的基本知能與技術。透過曾赴美留學的師長,以及國外來訪的講師介紹下,讓我非常嚮往能前往美國,見習他 們已發展多年的遊戲治療訓練,並觀摩美國社福體系對於兒童與青少年心理衛生服務之長處,以持續增進自己對兒童與青少年發展議題的知能,並在回國後有更多的 能力,繼續投入兒童與青少年的諮商輔導工作。受到指導教授的鼓勵,我最終找到UNC大學所提供的Child and Adolescent Graduate Certificate Program,正是我所期待的學習環境,也堅定了我向學海飛颺的決心。 

 

另 一方面,在大學時期的交換學生經驗,是我生命中的一個未竟事務:那一年的國外生活,帶給了我許多體驗異國文化的寶貴經驗,但當時也因學業壓力和適應不良, 而經歷了不少挫敗、沮喪,甚至是憂鬱。經過這些年來不斷認識自己、相信自己與挑戰自己,對於我來說,再一次出國,就像是回到當初跌倒的那個地方,從那裡站 起。不管是在學業上,或是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上,我相信自己值得一個機會,向自己證明:這次,我可以的!
 

過程
 

(一)研修或實習概況 

 

課程名稱:Child Abuse and Neglect
兒童虐待與忽略
 

「兒童虐待與忽略」本課程幾乎是每學期必開設的重要課程。由於第一學期在選課上遇到許多限制,因此我選擇提早修習開設在丹佛Arona校區的這門課。其最大特色在於參與課程的同學大多都是在職進修者,很多人在諮商領域、教育領域、社會工作、醫療體系、法制單位或社區服務中,都已經具備多年的工作經驗,也使得整堂課的氣氛非常偏向實務取向。教授授課的架構大致為:
 

1.     諮商人員與創傷兒童工作,需注意代替性創傷 

2.     兒童虐待與疏忽的類型、定義、現況、症狀、影響後果(強調對腦部發展的影響) 

3.     酒癮、藥物、嬰兒搖晃症候群等虐待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4.     相關工作者的通報責任、通報程序及注意事項 

5.     從機構式照顧到寄養照顧──依附的重要性 

6.     兒童的韌力(Resilience):保護因子與危險因子 

7.     從創傷到復原:創傷的三大復原歷程 

8.     兒童虐待的三級預防

依 此授課架構,教授不時穿插分組討論、影片觀賞以及邀請實務工作者前來演講(性侵受害者與性侵者的治療,以及兒童虐待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的流程),使得整堂課 程得以將理論交織融會在實務工作中。同學們融合自身的諮商信念和實務工作中所見所聞,在課堂中彼此辯論、激盪,更是我感到非常珍惜的一部分。這門課也相當 鼓勵同學對於三級預防及各種介入方案進行思考與反思。整體而言,我感到在這門課最大的收穫,是透過與來自各助人領域的同學們相聚一堂,更加瞭解美國在兒童 保護的整體架構上,相當重視對家庭的多樣性服務,這是習慣於只和創傷兒童工作的我們可以多加思考與學習的。



課程名稱:Career Theory, Counseling and Assessment
生涯理論諮商與評量

  在台灣時曾旁聽過系上類似課程的前兩堂課,可以發現美國與台灣的生涯諮商課程之架構大致上是相似的。在這堂課中介紹了生涯諮商中的重要理論如下:

  • 特質與類型理論
  • 工作適應理論
  • Holland的類型理論
  • Myers-Briggs的類型理論
  • Super的生命全期理論
  • Gottfredson的設限與妥協理論
  • Krumboltz的社會學習理論
  • 建構及敘事取向生涯理論
  • HopsonAdams的生涯轉型模式
  • Roe的人格發展與關係理論
  • 生涯諮商中的多元文化議題
  • 職場中的女性和歧視問題

 

除 了講師授課之外,課堂中相當生動的一部分,是講師會邀請同學分組實際演練各種生涯諮商的技術,讓我們得以透過回顧自己的生涯發展歷程,更深刻地體會該如何 靈活而適切地使用這些技術與案主工作。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特色,在於強調生涯諮商與一般議題諮商的不可切割性。在一般諮商中往往會牽涉到生涯議題,但生 涯諮商卻經常被視為一獨立運作的諮商服務分支。在台灣的諮商員教育中,生涯諮商這門課甚至不屬於必修學分之一。在我上完這門課之後,對於一般諮商議題與生 涯議題的緊密與融合,有了更多的領會與反省。

在作業方面,老師也非常注重培養我們結合理論與實務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實際施測兩種在美國常用的生涯測驗,並依據測驗結果,融入自身的生涯發展,選定一個生涯理論,撰寫一份符合實務要求水準的生涯測驗報告,這是另一項我在本堂課程中學得的實用技能。



課程名稱: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

  這 門課相似於台灣諮商教育課程中的「發展心理學」,但其特色在於器重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的部分。因此儘管多數主題已經相當熟悉,但對於有志於與兒童工作的我, 能再次詳細的重溫兒童發展的知識,仍相當有幫助。而這門課程雖然是大學部層級,但可以感受到授課教授企圖將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帶到更深層次。貫穿在整門課 程中的,正是兒童發展的先天與後天影響因素架構:

 

(圖略)

 

 

  雖然本堂課在內容與作業等方面的設計上,都較偏向於理論取向,但對我來說,不時能抽取授課的內容與諮商實務工作連結,尤其相當有助於理解每個兒童的個別獨特性(氣質等先天因素),與家庭、學校、社區等環境系統(後天因素)如何交互影響兒童的整體發展。


課程名稱:Play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um
遊戲治療、理論與實習

在美國第二個學期的修課,隸屬我所申請的Child and Adolescent Graduate Certificate Program之核心課程,「遊戲治療、理論與實習」便是其中的一大重頭戲。這門課雖然只有三學分,但由於屬於Practicum,每週實際投入課程的時間多於六小時,其中包括每週二與週三各三個小時在系上所屬的Psychological Service Clinic進行遊戲治療個案服務,以及另行安排每週督導時間,與自行安排重看遊戲治療單元影帶的時間,可說是非常紮實的進階遊戲治療訓練。

這 門課程與在台灣所接受的遊戲治療訓練,最大的差異在於此實習課程與正式的諮商中心服務做結合,讓我很幸運地能親身體驗美國諮商服務中對於解釋知後同意、遵 守倫理保密、施行心理衡鑑,及規劃處遇計畫等訓練。而透過這些正規的程序,也讓與家長、學校、社區資源的後續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 課程的另一特色,在於諮商師進行遊戲單元時,有督導以及同儕全程在單面鏡後觀察,並提供同步的回饋。因此即便是諮商師一個困惑不確定的表情,或是兒童的特 定遊戲模式,都有督導及其他諮商師提供評論和不同觀點。這樣的督導模式能提供給諮商師更豐富層次的成長,而對於英文非母語的我,教授及同儕在每次單元中所 給予的鼓勵和指點,也是能協助我順利完成完整接案的最大助力。

最後要提及在這堂課程中的重要收穫,還包括對於記錄遊戲單元所採用的Benedicts 遊戲主題分析系統,我們在clinic的單元記錄便是以這個分析系統來記錄,此系統的優點在於區分Safety ThemesAggressive ThemesAttachment & Family Theme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mes等幾大主軸,並對於每一個次主軸所可能涵蓋的意義提供說明,讓諮商師更有系統地理解兒童的遊戲行為之意義與和與主訴的關聯。我很期待在回國後能將這個系統引介給更多的遊戲治療師。



課程名稱:Understanding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Their Systems
認識兒童、青少年及其系統


下學期另一門讓我大呼精彩過癮的課,便是由系主任Dr. Hanna親自教授的「認識兒童、青少年及其系統」,Dr. Hanna具有多年豐富的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及諮詢經驗,美國諮商師學會(American Counselor Association)便曾邀請他錄製出版違逆青少年諮商的示範單元。

雖然Dr. Hanna享富盛名,也撰寫過多篇有關兒少諮商技術的文章,但在這門課的訓練中,「同理心」仍是一再被強調的最紮實基本功:透過個案的眼睛去看;透過他們的耳朵去聽;並透過他們的心去感受。其次才是運用特別適用於兒青族群發展階段的特定諮商技術,這多達七十多種的技術,是由Dr. Hanna及其同事經過多年臨床經驗所發展累積而出的,在一般傳統諮商教科書中是找不到的。


豐 富的諮商技術介紹固然是本堂課的重心之一,但更精彩與更符合新手諮商師需求的,在於教授總是能結合自身曾處理的案例,來說明如何運用相關技術。在課堂中也 會不時穿插角色扮演,抑或由教授親自示範技術如何運用,抑或讓同學彼此演練並進行即時回饋。每一星期的三個小時感覺總是飛快,讓在講台下的我抄筆記的我手 停不下來,大有入寶山豈能空手所回的感覺。

以下為本堂課所涵蓋的主題:

 

  • 家庭系統
  • 受虐兒童的諮商
  • 案主抗拒的意義與應對策略
  • 建立關係的策略與技術
  • 憂鬱、自殺與物質成癮之議題
  • 反社會傾向個案的同理心重建
  • 青少年的參與幫派與諮商策略
  • Attention-seeking兒童的諮商
  • 性別,多元文化與宗教靈性議題
  • 各種兒青諮商的特殊技術

  這門課所帶給我另一個豐富的收穫,在於諮商師對自身議題的檢視與分析。與兒童青少年工作的一大特色,在於年輕個案的抗阻諮商工作,往往容易挑起諮商師本身的議題,也就是在這門課中不斷討論的button pushing。 因此教授要求的一大作業,便是身為準諮商師的我們針對以下幾個層面做自我分析:最不喜歡的三種個案人格類型、最容易被觸碰的三個情緒按鈕、可能阻礙諮商工 作的三種自我需求,以及自己仍存有的三個青少年議題。經由這份作業的撰寫,讓我對於自己增添了更深的覺察,而因此輔助了另一門課程的實務工作,改善了我過 去在接案時常陷入的挫折感和自我責備。這更讓我深深體會這些自我認識與覺察,不但是這門課的最大收穫,也是與兒童青少年工作所帶來的最寶貴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orado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